玩轉腦朋友  

   阿樂(樂樂)有討人歡喜的性格,又不斷推動劇情進展,是理所當然的主角。然而,若從故事的主題來看,阿愁(憂憂)才是全套電影的關鍵。在此想分享幾個有關她的感動場景:

     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
阿愁看過總部內所有關於腦世界的資料,所以能指引阿樂該如何走出記憶迷宮,又知道抽象思維機器的危險和懂得嚇醒韋莉──孤獨讓人安靜,可以專心學習,而且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想法,更是從獨處反思而來。

    *乒乓為「火箭」跌落懸崖而憂傷,阿樂只會說笑話哄逗,但絲毫沒有功用。阿愁則坐到一旁有耐性地聽他訴苦,成功帶來安慰──因為試過傷心,看到別人遇到同一情況,就像看到從前的自己一樣,不其然就會伸出援手。哀愁令我們明白別人的傷痛,唯當明白對方,才可分擔痛苦。換句話說,哀愁能產生關愛。

    *當韋莉離家出走,其餘三位情緒專員都無法制止她登車。當時連思維列車也停駛了,反映出腦部已無法正常運作。只有當阿愁來到,韋莉才恢復神智,因為她終於懂得傷心了──給予自己不快樂的空間,是面對負面情緒最恰當的方法。

    *韋莉為比賽犯錯而自責,卻換來父母的擁抱和隊友的支持,最後更變成一次美好的回憶──透過表現傷痛,別人才留意到我們的需要,彼此才可走得更近。若永遠只像韋莉搬家初期,不滿卻強裝歡顏,就沒人知悉需作慰問。

   整齣電影,阿樂近乎所有時間都在排擠阿愁。由起初不准製造哀傷回憶,到不許「污染」開心記憶球,後來又說要將傷痛鎖在一角,所以不准阿愁離開地上的圓圈。這都反映出一般人只想禁絕悲傷的態度,但這樣做只會造成更壞的後果。接下來,阿愁還是逃出圓圈並走到控制台,令韋莉在課堂上大哭,更製造了一顆藍色核心記憶球。而阿樂為了阻止阿愁放置記憶球,竟施用暴力,終令兩人迷失在大腦之中。其實阿愁有衝動走去控制台,是象徵潛意識想平衡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,因為當刻的韋莉就是需要哭出來。愈去壓抑傷痛,傷痛的力量就愈大。躁狂抑鬱症的其中一個症徵,就是「過份樂觀」。

   無疑生活有很多難過事,人生並不完美,但若執着永遠的幸福快樂,是活在虛妄之中。最務實的做法是,接納憂傷然後用適當途徑渲洩。不過,這只是中乘的做法。上乘者,是從傷痛中找到快樂,就像電影結局一樣,製造黃藍與共的記憶珠。

   悲喜交雜的心情相當吊詭,情況就像曾失戀的人喜歡聽悲情歌,雖回憶過往的不快是苦痛,但想起曾經的浪漫與付出的深情,又不禁要回味一番。淚中有笑,笑中帶淚,是人性中更高層次的感情。其中的價值,已超出普通的邏輯思維,筆者難以用文字解釋,唯有靠您自己在成長中參透。

   要學會快樂,請先學會憂愁。

a22b

arrow
arrow

    青竹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