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的頭半小時,基本上是講述患有精神病的男主角阿樂,和他幻想出來的欣欣談情。正當我們都陶醉於輕鐵、鏡影、隧道所構成的甜蜜和美好,一段沉默的錄音竟然播出了殘酷和虛幻。而電影最精彩之處,莫過於男女主角在故事中後段的感情變化。
雖然戲名叫《幻愛》,但故事反映出最現實的愛情,因為我們大都像主角一樣,無法自我接納心靈最深處的陰影,只渴望別人來愛。而當找到一個人,以為可以藉著他獲得終生幸福的時候,這正正就是無盡痛苦的開始……
本文的前半部會嘗試剖析兩位人物的心理。在進一步探討之前,在此想先補充他們的童年經歷。
絕不夢幻的童年
男主角阿樂,由於曾患精神分裂症,自少遭受歧視,更被母親灌輸「除了媽媽,就沒有人會愛我」的思想,覺得自己談戀愛,根本是痴人說夢。
阿樂認定,自己是一個有缺陷的人。
至於女主角葉嵐的背景,因為電影沒有詳細交代,故只能靠對白猜想:葉嵐自小因缺乏母愛,加上不時被罰脫光衣服站在家門外,導致嚴重自卑和沒有安全感。由於光著身體,引起了有戀童癖好的母親男友黃叔叔的侵犯。在葉嵐向阿樂的剖白中,她說自己是「自願」被侵犯的。估計黃叔叔當時可能提供了糖果、玩具,又或是答應會愛錫她之類作「利誘」。儘管小葉嵐覺得出賣肉體不好,但她渴望「被愛」的慾望實在太大,故最終答應被性侵。隨著年數增長,美麗而聰明的她明白,只要利用身體,就能夠輕易取得想要的東西。所謂「一次污,兩次穢」,早已在「性」開了缺口的葉嵐,更易運用天賦本錢。表面上,這是滿足她的貪婪,底蘊是想掩蓋深心的恐懼。其實爭取更多東西,只是掙扎求存的方法。
葉嵐自覺,身體上有著永遠也無法洗清的污穢。
潔白無瑕的禁忌
回到孤男寡女的房間,一段疑幻似真,引人入勝的禁忌戀情,就在案主對輔導員的自白中開始……
阿樂訴說自己的戀愛妄想症對象叫欣欣,雖然欣欣是虛構,但她的源頭卻是真實的葉嵐。欣欣之所以善良,全因阿樂看到葉嵐出手相救他的精神病友。骯髒的葉嵐,在阿樂的眼中竟然變成了天使。這刻,葉嵐的眼眸一亮,萬料不及自己會變得如斯純潔。而在他眼前的男子,正是潛意識渴求已久的「被愛」!而這幕之後出現了不少零碎的鏡頭,除了交代阿樂和欣欣的經歷,更為了表現葉嵐透過聆聽和幻想,不斷代入欣欣,與阿樂談了一場甜蜜而纏綿的戀愛。
兩人愈走愈近……
失而復得,虛幻之美變成真實的幸福,這些感覺實在太好!阿樂徹底墜入無比奇妙的仙境之中。比起幻想更夢幻的是,今次的戀愛對象竟是對自己病情一目了然的輔導員。既然愛人看到自己的缺陷也不覺得是缺陷,阿樂從今豈不就是完整了嗎?
「我不介意……你呢?」
那個晚上,阿樂聽完葉嵐歇斯底里的自白後,他選擇在門外守候一整晚,因為他不介意;漆黑的深夜中,精神病發的阿樂於葉嵐和欣欣之間劇烈周旋之後,葉嵐同樣在屋內等到天明,因為她也不介意。
然而,這代表兩顆心就徹底被「療癒」了嗎?
全套電影,讓我最心痛的對白,是阿樂的一句:「無論你們是誰,都會離開我!」葉嵐有前科,故然有離棄阿樂的嫌疑。不過,在阿樂的心坎裏,原來就連自己幻想出來的欣欣,也不可能無條件愛自己。由此可見,阿樂在圖書館拒絕葉嵐的復合要求,除了是不想因病連累葉嵐,更是他不相信葉嵐可以永遠愛著他,再進一步講,是他未能接納自己的精神分裂。
而從葉嵐被阿樂拒絕後,出現情緒崩潰及精神病病徵,我們可以推斷,葉嵐要求復合的深層意義在於,她極度渴求「被人接納」,所以不惜將多年來的心血毀於一旦。最後她不但愛情、事業兩失,更被激發出內心對污穢不堪的自己的極端恥辱感!為了保護自我,幻想中的阿樂最終現身,送來最虛假的温暖。
雙方似有還無的接納,看似奇蹟,實質弱不禁風,充斥恐懼。這種互相渴望對方來拯救自己的愛情,註定不會成功。或許,燈蛾撲火不是愚蠢所致,乃是出於天性使然。
不少朋友好奇,結尾的隧道相遇是真實,還是夢境?我嘗試提出兩個角度,供各位思考:第一,由剪接看來,結尾前的鏡頭,是兩人生活混亂,又各自在床上輾轉反側,更重要是葉嵐看到幻覺;第二,從電影主題出發,故事似乎不可以有一個好結局。所以,我的結論是……
異曲同工:《大開眼戒》
本文下半段將是延伸的部份,會分享一些我這兩年在身心靈界的學習,很多也是拾人牙慧,旨在提供一些大家可能較少聽到的觀點作參考。
反逆「幻愛」
人生最佳美的東西,都是在苦難中得到。或許,我們可以用角色的心路歷情去解構當代香港人的愛情觀,從而視「幻愛」為反面教材,逆向思考更好的愛情。
一般人的「幸福標準」是:需求得到滿足,我們就幸福;愈多需求得到滿足,我們就愈幸福。
為何說「當找到一個人,以為可以藉著他獲得終生幸福的時候,這正正就是無盡痛苦的開始……」?當以為伴侶是幸福所在,意味對方能夠滿足到我們的需求,而令我們快樂。當滿足成為常態,我們就會依賴對方帶的快樂,甚或上癮。然而世事無常,沒有任何人恆久不變,包括自己。於是,當任何一方發生變化,需求無法被滿足,痛苦就會產生。而事實上,這些變化通常在拍拖後不久就會發生。依賴愈大,對變化就愈敏感,容易患得患失,輾轉反側,此乃無盡痛苦的開端。
伴侶是外界的東西,我們無法控制,故苦樂無法自控,這就好比將自己快樂的權柄完全交給對方一樣。就像阿樂得知葉嵐接近他的「真相」而病發,又或葉嵐被阿樂拒絕復合後而發瘋。似乎,只要我們將心交出來,愛情就是一場賭博。賭輸了,我們只能無可避免地承受創傷。
愛情關係,從A說到H
希臘神話中,男女本為一體,後來因為某些原因,被天神分開。因此,我們要用畢生的時間,尋找命中注定的「另一半」,把生命本來的模樣拼砌回來。唯獨這樣,人生才得以「完整」。
若用一個英文字代表以上浪漫的愛情觀,可以用「A」字。A的左右兩劃(「/」和「\」)分別代表兩個歪倒的人,中間的一劃則是兩人對撐的手。這樣的姿勢面貼面,極之親密,同時互相撐著對方的身軀,不單雙臂,全身也要用力,只要時間一長,先是辛苦,繼而痛苦。這種情侶相偎相依,缺少了任何一方,另一方都會倒下。「幻愛」正是這種「A」型關係。
「即然這麼累,為何他們不分開站好?」問得好!這提議就叫做「H」型關係。H的左右兩劃(「|」和「|」)也分別代表兩個人,但他們都各自站好。而中間的一劃是相連的兩雙手,雙方的距離可以輕易調節。最重要是,大家都很舒服,姿勢可以持久。一方倒下,另一方非但不被連累,還可以扶對方一把。站得好,不是因為誰的支持才能做到,而是早已懂得自立,是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,接納自己,愛錫自己。
「A」型關係,雖然極度親暱,但建基於「所有人天生都有缺陷」的前設之上,所以愛情是幸福人生的必要元素;「H」型關係,愛侶之間有界線,需要分離,又認為人們皆本自俱足,單獨生活也是完整,愛情只是錦上添花。
補充一點,「A」與「H」也適用在其他對象,所以大家也可運用這思路去檢視生命中的不同關係。
向外走,向內走
明明之前愛得這麼深,怎麼一有考驗出現,阿樂就不能相信對方,甚至精神病發作?因為對方的不介意,從來都不能療癒傷口,它就像是一種長期病患的藥物,保持服食固然可以控制病情,但終究不是康復。
最重要的東西最難找到,因為大家都向外找。其實,我們的內心從來都擁有最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自我滿足的能力,這亦是最可靠的「幸福標準」。當然,自我接納是需要學習和鍛鍊的,而且聽上去也像很艱鉅吧?正所謂知易行難,上述的道理多聽幾遍,真的不難了解,然而要真正實行起來,我也覺得相當不容易。
同時,經驗也告訴我,「愛自己」並非高深莫測的武功心法,它是可以學習的技能,它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習慣。有人一聽就想卻步,或許只不過是當今的教育系統甚少提及。就如學企一樣,這種能力從來就在我們的基因深處。我相信,我們都有著足夠的內在資源,去面對生命的一切課題。
「愛自己」的果效可能每天只有吋進,遠不及「幻愛」幾分鐘的威力。然而,蝸牛和千里馬,哪一隻可以進入方舟?關鍵不在於速度快慢,答案是取決於前進的方向。不過,也不排除千里馬有時會把自己誤認作是蝸牛啊。
隧道的出口
回到電影最後的場景,倘若這真是夢境,是否等於悲劇收場?既然彼此能在夢中相見,代表仍在意對方。我相信有一日,阿樂和葉嵐都會明白,「接納」從來都是不假外求,然後他們懂得愛錫自己。最後,兩人將再次遇上,攜手走向那不遠處的出口。我在遙遠的另一個時空,為他們送上由衷的祝福。
在我的心目中,美好的愛情,不是找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的慾望,令對方變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;美好的愛情,是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,甚至在伴侶離開後,仍然可以活得更幸福快樂。
你生命中的美好愛情,又會是怎樣的呢?
異曲同工:The Rose